信息流的那点道道:单列效率高,双列更丰富

纵观各大App,信息流样式无非就几种形式:单排,双排 。

若加以细分会有很多,请脑补样式。

1.单排方图+标题+描述(搜狐新闻)

2.单排横幅+文字 (楚楚街,蘑菇街)

3.单排全屏 (抖音)

4.单排文字+附图  (微博)

5.双排瀑布流 (小红书,ins)

6.双排格子  (美图、西瓜视频、淘宝商品列表)

7.多排格子 (微信阅读书架)

以上只是列举,通常新闻类app样式将会更丰富,如,头条,百度,趣头条,一点咨询 等,他们的信息流可能是富含多种组合的单排形式:单排单图,单排横幅(图片/视频),单排三图 等。

本人观点:

单排:内容更极致 ,通常需要强运营、推荐算法,要保证漏出内容一定是用户喜欢的。

双排:内容更丰富,通常期望漏出更多的内容,以提升内容丰富度,共用户选择。从产品角度提升内容的容错率。

关于双排 还是 单排,我选择五排。

那么什么app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展示方式呢?下面这篇文章将分析信息流的样式可能蕴含的那些产品思维,也不乏有些产品并非。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形态,样式去推出产品背后的逻辑。

是为了拉新 ?是为了方便操作?是为了展现丰富内容?是为了提升转化率?是为了方便变现?还是为了和竞品保持一致。

----------- 下文是摘自 《刷抖音,玩快手》 文章的 “单列效率高,双列更丰富” 选节  ----------

快手抖音最根本最核心的不同是产品的展现形式,快手的双列点选与抖音的沉浸式下拉,两种不同的展现形式带来容错率和内容消费效率上的明显差异。

快手双列需要用户不停地翻找,碰到感兴趣的再点进去看。抖音是直接无脑下划,交互方式比快手更无脑一点,杀时间更爽,用户一直处于高能状态,内容消费效率非常高。

这个交互方式会带来容错性问题。

快手的内容是有标题封面的,是用户自己主动挑选的,用户即便点错了心理上责怪平台的概率会小很多。即双列模式可以让用户在单屏看到更多内容,有更多的流量可以用于小样测试来发掘用户兴趣,有粉丝吸附力的人能生长,有利于培养人格化和长尾兴趣生态。

抖音看到的内容都是系统默认推给我的,且用户在单列全屏模式下是比较挑剔的,对在抖音看到精品内容有心理预期,没办法用更大的流量去试错,只能去推确定性更强的内容。比如抖音的前100个视频,可能有30个都是重叠的,本质上是共性大于个性,因为单列的宽容度是有极限的。

抖音在2017年7月也在产品里实验过双列,当时还放弃了对产品画风的控制,结果导致那段时间抖音产品数据特别差。事后团队反思为什么快手可以做双列但抖音不可以?

结论是路径依赖,抖音的内容是为单列服务的。抖音最初是单列,所以用户创造内容的方式也都是围绕单列来的。单列内容没有封面,看不到标题。且内容节奏层面,高潮部分往往出现在偏后时间,偏后面抖包袱完播率高推荐效果好。但如果直接把单列内容池换成双列展现给到用户,用户是完全没有预期的,看到一个很违和的内容会直接关掉APP。

这种交互和容错性带来的流量分配差异结果就是快手内容更丰富,短视频这种创新介质和低门槛强内容特性容得下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内容。抖音头部更集中,适合推一些全民性的内容,更易受到网红、媒体和机构的喜欢。抖音内容性比较强,快手的社区氛围和直播比较强,竞争造就了不同的产品。

接得住社会上大部分普通人日常生活记录的快手有用户自发做出“存在即是完美”的快手群像混剪视频,引得人民网等官媒转发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在做明星拓展时还会有品牌认同方面的尴尬,尤其在吸引头部创作者时候比抖音更难一些,当然这跟快手公平普惠的信仰以及不对大V作过多流量倾斜的分发策略有关。

上下划体系的抖音刷起来内容消费效率更高爆发力更强,一夜之间就能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报刊杂志/综艺、车尾贴纸、旅游景点商店的门牌、各大城市商业区小姐姐的街拍里,具备很强的跨社区打击穿透能力,能够迅速吸引到不同圈层的人。但缺点也在这里,表演和交流兴趣没那么相容,缺乏人格化的内容很难带来信任感,而信任是交易的基础,所以抖音做电商一直很坎坷。

两家产品也在互相参考。快手开始在主端测试单列上下滑的大屏版,但也是尽可能让用户的评论显示在视频。抖音首页推荐开始对关注作者的权重加大了一些,对直播的导流倾向非常明显。

发表新评论